每到升学季,家长和考生都会被各种招生政策和专业术语搞得晕头转向。尤其是在北京这样教育资源丰富但竞争也异常激烈的城市,中招政策里的 “贯通培养”“校额到校”“市级统筹” 等词汇,听起来既陌生又重要。这些术语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招生规则?对考生的升学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别着急,今天北京中考信息网就为大家一一揭开这些术语的神秘面纱,让大家在中招这场 “战役” 中不再迷茫。
一、贯通培养:直通本科学历的新路径
贯通培养,全称为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是北京市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探索出的一条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创新之路。简单来说,就是部分职业院校挑选对接产业发展的优势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学生完成高中阶段基础文化课学习后,接着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专业教育,其中本科教育是通过专升本转段录取的方式实现。
贯通培养学制为 7 年,分为高本贯通和中本贯通两个类别。高本贯通项目由入选 “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 的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联合培养。学生前 5 年在高职院校学习,完成前 5 年学业且成绩合格,就能拿到高职院校颁发的专科学历证书;完成全部 7 年学业且成绩合格,合作本科高校会颁发本科学历证书(专升本)。个别高本贯通项目还能由本科高校独立承担所有学段的培养任务。
中本贯通项目原则上是入选 “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 的中职学校与本科高校联合培养学生。学生前 5 年在中职学校学习,后 2 年进入本科高校深造。在高职阶段,本科高校和中职学校会协商合作开展学生管理、教学组织和评价考核等工作。完成前 3 年学业且成绩合格,中职学校颁发中职毕业证书;前 5 年学业合格,合作本科高校颁发专科学历证书;完成全部学业且成绩合格,同样由合作本科高校颁发本科学历证书(专升本)。
符合中考升学资格的本市正式户籍考生都能报考贯通培养项目,相关专业面向全市招生。不过,考生的录取总分要达到 380 分才有资格填报相关志愿。贯通项目在提前招生批次设置 8 个志愿,每个志愿学校只能填报 1 个专业,统一招生志愿则和其他统一招生志愿一起填报。在录取时,贯通项目提前招生会依据招生学校的贯通计划,按照考生录取总分从高到低,依照考生填报的志愿顺序进行录取,而且其录取顺序先于其他提前招生学校。一旦考生被贯通项目录取,就不能再参加后续其他方式的录取了。
二、校额到校:家门口的优质高中机会
校额到校,是中招时将优质高中部分计划定向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招生方式。参加校额到校的优质高中由各区教委确定,通常是市级示范高中以及部分广受百姓认可的普通高中。这项政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更多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中教育。
校额到校采用校内选拔的方式,按照考生录取总分和志愿择优录取。不过,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校额到校招生,只有具有普通高中升学资格,并且在同一学校拥有连续三年学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才有资格报考。这就意味着,想要通过校额到校进入优质高中,学生需要在初中阶段稳定就读于一所学校。
三、市级统筹:全市优质资源的均衡调配
市级统筹,也就是市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统筹,是北京市为了加强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统筹力度而设立的招生政策。通过这个政策,充分发挥部属高校附中的作用,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引导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市级统筹名额会按类别分配到各区参加市级统筹的初中校。和校额到校类似,具有普通高中升学资格且在同一学校连续三年学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可以参加市级统筹招生。这一政策打破了区域限制,让各区的学生都有机会竞争全市的优质高中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升学选择空间。
四、专业加试:通往特定专业的 “敲门砖”
专业加试分为提前招生专业测试和统一招生专业加试。如果考生报考的是需要加试的专业,那就得在加试前和学校联系,向招生学校提供 “成绩单” 和 “体检表”,并按照学校要求携带相应材料参加专业加试。只有加试合格,考生才有资格填报相应志愿。专业加试主要是为了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报考专业所需的特殊技能或素质,比如美术专业可能会考察绘画能力,音乐专业考察声乐或乐器演奏水平等。
五、中职自主招生:提前锁定心仪院校
中职自主招生是从 2022 年开始试点的一种招生形式,参加当年自主招生试点的学校可以根据招生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教育教学需要,自行组织专业能力测试进行录取。在 2022 年,职技类学校可将不超过本校招生计划数的 60% 用于自主招生,今年已经是试点的第四年了。
只要是已参加当年初三年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并且具有本市当年中职升学资格的考生都能报考。被录取的考生依旧要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过成绩只记为 “合格 / 不合格”,而且不再参加中招后续录取。
在 5 月 11 日至 15 日,考生要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带上 “2025 年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自主招生报名表” 和 “2025 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体格检查表” 到招生校参加专业能力测试。在校生可以在所在学校领取 “报名表”,往届生和外省回京考生则要到区考试中心中招办领取。考生可以选择多所学校参加测试,但最终只能选择 1 所测试合格的学校(专业)报考。确定报考学校后,考生要将经本人和父母(监护人)签字后的 “报名表” 和 “体检表” 交给报考学校,作为报考依据。招生学校会完整填写 “2025 年中等职业教育自主招生录取回执”,加盖公章后交给考生,这就是考生的录取凭证。5 月 20 日,考生可以通过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查询录取结果。
六、中招录取流程全解析:步步为营,升学无忧
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录取分为提前招生、指标分配招生和统一招生三个阶段,并且全部采用网上录取的方式。在统一招生录取结束后,如果还有未被录取的考生,还能参加志愿征集录取。
提前招生录取按照本校和集团直升录取、贯通项目录取、其他学校提前招生录取的顺序依次进行。其中,本校和集团直升、其他学校提前招生不需要填报志愿,而贯通项目提前招生则需要填报志愿。
指标分配录取包含校额到校和市级统筹招生录取,在提前招生录取之后、统一招生录取之前进行。指标分配招生共设 8 个志愿,每个志愿学校可填报 2 个专业。不过,考生的录取总分要达到 430 分,并且综合素质评价达到 B 等才有资格填报相关志愿。录取时,会按照优质高中校额到校计划、市级统筹计划和初中校分配的校额到校和市级统筹名额,依据考生录取总分从高到低,按考生填报的志愿顺序进行录取。
统一招生录取是根据学校招生计划,依据考生录取总分及填报的志愿顺序,从高到低进行。在统招录取时,计算机先将考生按照录取总分从高到低排序,然后依次对考生进行录取。只有前一个考生的志愿处理完了,才会处理下一个考生的志愿。对于单个考生来说,录取顺序是从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开始,依次检索到第十二志愿第二专业,直到被符合条件的志愿学校(专业)录取,或者所有志愿都未被录取,才会转向处理下一个考生的志愿。
如果在统一招生阶段,有学校没有完成招生计划,就可以申请参加志愿征集录取。北京教育考试院会统一公布参加志愿征集的学校、专业和计划。志愿征集录取的条件、范围以及录取方式和统一招生是一样的,不过有加试要求的专业不能再进行专业加试,只能录取已在北京教育考试院备案的未被录取的加试合格考生。志愿征集共设 6 个志愿,每个志愿学校可以填报 2 个专业,录取时会根据学校补录计划,依据考生录取总分从高到低以及考生填报的志愿顺序进行。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由北京中考信息网团队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加入2025北京中考信息群,了解最新的考试动态、政策变化,获取优质的学习资料,更多北京中考相关信息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邀请您进群
注:如扫码无法添加好友,可添加gggijq邀请您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