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等 9 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这一举措引发了广泛关注。春秋假为何备受关注?它的实施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呢?和北京中考信息网一起看看吧。
什么是春秋假?
春秋假是指在保证全年总教学时长不变的前提下,在春季和秋季分别增设的短假期,通常与 “五一”“国庆” 等法定节假日衔接。2025 年 3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就曾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9 月 16 日,商务部等 9 部门再次发文,进一步推动了春秋假的探索进程。
各地春秋假的实施情况
杭州是全国最早探索放春秋假的城市之一,自 2004 年起开始实施中小学春秋假试点。近年来,杭州春假一般在 5 月前后,秋假在 10 月前后,还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免费春秋假托管服务。2025 - 2026 学年,佛山将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春秋假试点,秋假安排在 11 月 12 日 - 14 日,共三天,春假安排在 “五一” 假期前后,共两天。江苏则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试行将 “五一”“国庆” 前 3 个工作日分别设置为中小学春假和秋假。
春秋假带来的影响
从教育角度来看,春秋假与 “双减” 政策存在天然协同性,短周期休整能显著改善学习效率。同时,也为非学科教育打开了时间窗口,佛山教育局明确要求春秋假期间组织社会考察,杭州 60% 的学校会开展研学旅行。从消费角度而言,春秋假有望成为亲子游的小高峰,进而拉动消费。但春秋假的实施也面临一些问题,家长对孩子学业的担忧以及双职工家庭孩子的托管问题等,都需要进一步解决。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首都教育,由北京中考信息网团队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中考信老师,了解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