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学给家长打电话了!”“听说他们高考均分全市第二,清北录了 36 人?” 近期,这所 2013 年才建校的新校,凭借一连串亮眼成绩和神秘动作,在家长圈掀起波澜。从名不见经传到全市第二,北京中学的 “逆袭” 背后,藏着怎样的教育逻辑?和北京中考信息网一起看看吧。
一、成绩透视:36 人清北 + 均分第二,新校的 “硬核实力”
2025 年高考,北京中学交出的成绩单足够 “炸裂”:
清北录取:36 人考入清北,其中裸分录取超 20 人,698 分以上高分段 10 人,700 分以上 8 人,还诞生了清北盲盒(近 4 年 3 次命中);
均分与分层:全校一半学生分数超 650 分,直升实验班平均分 680+,英才班 670+,均分位列全市第二;
特殊通道占比:在裸分考入清北的 20 人中,1+3 项目学生占比约三分之二,英才班占三分之一,显示出早期贯通培养的优势。
年份 | 成绩 |
|---|---|
2022 年 | 全市前 20 名有 1 人,700 分以上 2 人 |
2023 年 | 700 分以上 1 人,实验班平均分 665 分,全校平均分 631 分 |
2024 年 | 北京中学 1+3 实验班,再加上统招的英才班,差不多有 150 多个考生; 盲盒 1 人(屏蔽生,北京市前 20 名); 700 分以上 2 人,688 分以上 6 人; 680 分以上占 10%,670 分以上占 20%,650 以上超 50%; 1+3 实验班平均分 675 分,统招英才班总平均分 668 分 |
2025 年 | 1 个盲盒; 8 个 700 分 +; 10 个北京市前 113 名(698 分 +); 36 个清北(含强基计划,不含提前批); 直升实验班平均分 680 分 +; 英才实验班平均分 670 分 +; 50% 学生 650 分 + |
二、模式拆解:从 “小五班” 到 “科学教育中心”,贯通培养怎么玩?
北京中学的崛起,核心在于 “贯通培养” 模式的迭代升级:
1. 科学教育中心:“三跨” 打破教育边界
2025 年 9 月,北京中学挂牌 “朝阳区科学教育中心”,其培养逻辑可概括为 “三跨”:
跨学校:联合将府实验、明诚外国语、拔萃双语等集团内加盟校,共享课程与师资;
跨学段: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布局,通过项目制学习、跨学科研究培养创新能力,而非单纯应试;
跨学科:聚焦科学探究,鼓励学生在数学、物理、生物等领域开展课题研究,比如 “如何用算法优化校园垃圾分类” 这类真实问题的解决。
2. 集团化办学:升学路径多元且 “普惠”
北京中学教育集团已形成多校联动网络,学生升学选择丰富:
集团直升:集团内直升名额超 200 人,部分加盟校学生可享受与本部同等的培养体系;
1+3 项目:传媒分校、科技分校的 1+3 项目扩招,初二学生可提前锁定高中席位;
多元入口:小升初、中考统招、特长生、强基计划等十余种路径,覆盖不同阶段、不同特点的学生。
3. 从 “选拔” 到 “培养”:底层能力是核心
与传统 “小五班” 的封闭选拔不同,北京中学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内驱力、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学生做课题时,老师不会直接给答案,而是引导其通过实验、调研、建模自主探索,这种培养逻辑让学生在高考中展现出 “高分且高能” 的特质。

三、区域影响:朝阳教育崛起,家长该如何应对?
北京中学的爆发,是朝阳教育生态升级的缩影,也给家长带来新的思考:
1. 朝阳教育的 “结构性反转”
除北京中学外,人大附朝阳分校、八十中学等校也在推出创新培养项目,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密度提升;
朝阳区计划将北中模式 “可借鉴、可推广”,未来或有更多学校加入贯通培养体系,学苗流出比例有望下降。
2. 家长的 “理性选择” 与 “能力培养”
升学路径:不必执念于某一次选拔,可关注北中集团直升、1+3 项目、中考统招等多元入口,根据孩子特点择机切入;
底层能力:比起紧盯分数,培养孩子的内驱力、批判性思维、心理韧性更重要 —— 有自驱力的孩子会主动学习,会思考的孩子能破解难题,这些品质才是终身财富。
从新校到全市第二,北京中学的崛起不是偶然。它以贯通培养为核心,以集团化办学为抓手,在朝阳教育的土壤里趟出了一条 “创新人才培养” 的新路径。对家长而言,看懂这层逻辑,才能在升学焦虑中找到理性的方向。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由北京中考信息网团队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中考信老师,了解更多内容。

热搜内容
中考信老师